What Is Crest Factor?

什麼是峰值因數?波形分析與應用完整指南

What Is Crest Factor?
在工程與訊號分析領域中,「峰值因數」是一個非常關鍵卻容易被忽略的參數。它反映了一個波形的「瞬間最大值」與「平均有效值」之間的關係。舉個生活化的例子,假如你每天開車上下班,你的平均時速是 40 公里/小時,但你某天一時情急飆到了 120 公里/小時,那這 120 就是你的『峰值』,40 是『有效值』,兩者之比就是峰值因數。越高代表波形裡藏有「暴衝」,越低則表示波形較為平穩。

📌 核心重點(Key Takeaways / Summary)

  • 峰值因數(Crest Factor)是「波形尖峰」與「平均能量(RMS)」的比值,是評估訊號品質、失真風險與電力設備承載能力的重要指標。
  • Crest Factor = 峰值 ÷ RMS;而 PAPR = Crest Factor 的平方,常用於功率單位並以 dB 表示。
  • 最低峰值因數為 1(無尖峰,如直流電或方波);越高代表尖峰越強,如音訊、OFDM 等複雜訊號。
  • 各種波形(如正弦波、方波、PWM、Gaussian 雜訊等)有不同的典型峰值因數與 PAPR。
  • 電力測試、音訊處理、無線通訊、醫學信號處理、軸承振動分析等領域都依賴此參數進行可靠性設計與品質判斷。
  • 高 Crest Factor 會影響設備效率與放大器線性範圍,需搭配削峰(CFR)技術來最佳化。
  • 包括示波器、向量訊號分析儀與像 RPS-5000 這類高性能四象限模擬器都是進行準確測量的重要工具。

一、什麼是峰值因數(Crest Factor)?

  • 說明峰值因數的基本概念與公式
  • 解釋為什麼「峰值 ÷ RMS」這個比值對工程師與非專業人士都重要
  • 針對工業、音訊、電力測試場景舉例
  • 特別解釋「有效值(RMS)」與「峰值」的定義差異與關聯

初學者說明:

在工程與訊號分析領域中,「峰值因數」是一個非常關鍵卻容易被忽略的參數。它反映了一個波形的「瞬間最大值」與「平均有效值」之間的關係。舉個生活化的例子,假如你每天開車上下班,你的平均時速是 40 公里/小時,但你某天一時情急飆到了 120 公里/小時,那這 120 就是你的『峰值』,40 是『有效值』,兩者之比就是峰值因數。越高代表波形裡藏有「暴衝」,越低則表示波形較為平穩。


計算方式:

「峰值因數」就是一個讓你「看見平均值背後風險」的工具。它越高,表示你不能只靠平均數去設計系統;你需要讓設備能「承受暴衝」,否則將面臨失效風險。 峰值因數是一種無單位的比值,用於量化波形的「最大峰值」與其「均方根值(RMS)」之間的比率。

參數名稱 解釋
峰值 Peak 波形中最高點(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
有效值 RMS Root Mean Square,有效功率的代表值,反映持續能量輸出


為什麼這麼重要?(針對小白深入說明)

  1. 它可以幫你預測「失真」或「設備爆炸」:設備通常根據 RMS 值設計輸出功率,但如果某一瞬間尖峰(Peak)過高,設備可能無法反應,導致損壞。
  2. 它揭示了隱藏在平均值底下的風險:兩個訊號平均功率相同,但一個偶爾會衝到很高電壓,另一個則很穩定,峰值因數能幫你分辨它們的「穩定性」。
  3. 它是設計電源、放大器、功率模擬器的基礎:像 Infinipower 的 RPS-5000 系列就特別支援高峰值因數測試(最高達 2.75),確保能精準模擬各種尖峰情境。
  4. 它幫助你選擇「安全係數」:若你知道一個訊號的 Crest Factor 很高,你會避免只設計 RMS 規格,會給設備更多餘裕,防止炸機、過熱、失真。

實際應用場景舉例:

行業類別 為什麼在乎峰值因數?
音響與音訊工程 避免音訊在播放時「削波失真」或失去音質
電力電子 保證逆變器、UPS 能應對啟動瞬間尖峰負載
醫療設備 醫療訊號如心跳、鼾聲常有高峰值異常
通訊產業 評估調變訊號(如QAM、OFDM)對功率放大器的要求

簡單來說,「峰值因數」就是一個讓你「看見平均值背後風險」的工具。它越高,表示你不能只靠平均數去設計系統;你需要讓設備能「承受暴衝」,否則將面臨失效風險。 峰值因數是一種無單位的比值,用於量化波形的「最大峰值」與其「均方根值(RMS)」之間的比率。

計算公式:

「峰值因數」就是一個讓你「看見平均值背後風險」的工具。它越高,表示你不能只靠平均數去設計系統;你需要讓設備能「承受暴衝」,否則將面臨失效風險。 峰值因數是一種無單位的比值,用於量化波形的「最大峰值」與其「均方根值(RMS)」之間的比率。

  • 峰值 = 波形中正或負方向的最大瞬時電壓或電流。
  • RMS值 = 代表整體功率的平均值,能對應實際熱能輸出。

二、PAPR 是什麼?與峰值因數的關係?

👉 段落導讀

  • 解釋 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的定義與數學意義
  • 比較 Crest Factor 與 PAPR 的關係與單位換算
  • 為什麼 PAPR 在無線通訊與功率放大器中特別重要
  • 包含公式、分貝計算表格、生活化例子與產業應用場景

初學者說明:

PAPR 的全名是「峰值與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是用來衡量一個訊號中,瞬間峰值功率與其平均功率的比例。與「峰值因數(Crest Factor)」一樣,都是評估訊號變化範圍的重要參數。

但兩者有個關鍵差異:

  • Crest Factor 主要是電壓或電流振幅之比
  • PAPR 則是功率的比值,也就是 Crest Factor 的平方

PAPR 計算公式:


分貝(dB)表示方式:

名稱 數學式 結果解釋
Crest Factor (dB) 20log₁₀(CF) 適用於電壓、電流等振幅比較
PAPR (dB) 10log₁₀(CF²) = 20log₁₀(CF) 適用於功率比例(與 CF 等值)

所以在 dB 單位下,兩者是相等的。


為什麼 PAPR 很重要?

  1. 影響功率放大器效率:如果 PAPR 過高,平均功率很小但要為偶發的峰值設計硬體,會造成效率損失。
  2. 導致信號失真:高 PAPR 會使放大器進入非線性區,產生雜訊與失真。
  3. 需要更高成本硬體:高 PAPR 系統需設計過規格的電源、線路與冷卻裝置。
  4. 與 OFDM 息息相關:如 5G、Wi-Fi 使用 OFDM 調變,其本身就是 PAPR 極高的技術。

舉例:

你買了一台跑車能開到 250 km/h,但你平均開車速度只有 50 km/h,這就像高 PAPR ——你為了偶爾的速度衝刺,花了很多錢卻沒用到大部分性能。
若你能保持在 180 km/h 的平均速度(PAPR 較低),你會用更有效的方式利用這部車。


應用場景表格:

應用領域 實際需求 PAPR 控管重點
無線通訊 維持放大器線性、降低干擾 降低 PAPR,提升通訊品質
音訊工程 保持音質與壓縮率平衡 控制尖峰,避免削波與失真
電源供應器 須承受短時間功率變動 系統需支援高 PAPR
測試儀器 模擬極端信號條件與測試 高 PAPR 測試能力為必要條件

PAPR 是你了解訊號「尖峰壓力」的關鍵工具。忽略它就可能設計出效率低、成本高或容易故障的系統。越早掌握這個概念,越能設計出適用於真實世界、具備韌性的設備。

三、各類常見波形的峰值因數與 PAPR

  • 彙整常見訊號(如直流、正弦波、PWM、QAM 調變等)
  • 比較每種波形的 RMS 值、峰值因數(Crest Factor)與 PAPR(峰均功率比)
  • 協助讀者理解:同樣輸出功率的波形,為何某些更容易引發失真或設備超載
  • 表格化呈現各類波形數據,利於設計與工程判斷

初學者說明:

在設計測試系統或分析訊號時,我們必須清楚知道不同波形的「波形特性」。即使它們的平均功率(RMS)看起來一樣,實際上的「尖峰壓力」可能差非常多,而這些尖峰很可能是導致設備故障或訊號失真的關鍵。

本段將以表格方式呈現:各種常見波形的 RMS 值、Crest Factor(峰值因數)、PAPR(功率峰均比,分貝表示),幫助你一眼就能比較哪種波形風險高、哪種適合節能設計。


波形類型 RMS 值 峰值因數 (CF) PAPR (dB)
直流波 DC 1.0 1.0 0 dB
正弦波 Sine Wave 0.707 1.414 3.01 dB
全波整流 Full-wave Rectified 0.707 1.414 3.01 dB
半波整流 Half-wave Rectified 0.5 2.0 6.02 dB
三角波 Triangle 0.577 1.732 4.77 dB
方波 Square Wave 1.0 1.0 0 dB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t1/T) √(T/t1) 20log(T/t1) dB
Gaussian 雜訊 σ(標準差) ∞ dB
QPSK 1 1 1.76 dB
8PSK 3.3 dB
π⁄4-DQPSK 3.0 dB
OQPSK 3.3 dB
8VSB 6.5–8.1 dB
64QAM 0.577 ≈1.528 3.7 dB
∞-QAM 0.577 1.732 4.8 dB
WCDMA 下行載波 10.6 dB
OFDM 4–12 dB
GMSK 1 1 0 dB
週期 Chirp 波 0.707 1.414 3.01 dB

表格說明:

  • RMS 值越小而峰值不變時,峰值因數越大(代表瞬間尖峰更劇烈)。
  • Gaussian 雜訊沒有界限,因此 PAPR 是無限高,這是無法單靠 Crest Factor 表述的波形類型。
  • 調變訊號如 QPSK、64QAM、OFDM 的 PAPR 影響放大器與傳輸線設計,尤其是 5G 等通訊系統最受影響。
  • PWM 訊號的 PAPR 取決於脈衝寬度,當佔空比越小時,Crest Factor 會急遽升高。

工程設計建議:

  • 若您設計電源供應器或測試設備,應優先確認將輸入或輸出的波形型態與其 Crest Factor。
  • 建議使用如 Infinipower RPS-5000 這類能支援高峰值因數(高達 2.75)、高電流輸出的模擬器,才能應對如 OFDM、PWM、EV Charger 等尖峰應用場景。
  • 在音訊應用中,若使用壓縮後的動態範圍(如音樂播放),可預期 Crest Factor 降低至 4–8 之間(即 12–18 dB);但未壓縮錄音則會達 8–10(18–20 dB),放大器設計必須留意。

這份表格與說明可視為選擇測試設備時的第一步指南,協助您「以數據預判尖峰」,做出更有效率、更安全、更具未來性的產品設計決策。

波形類型 RMS 值 峰值因數 PAPR (dB)
直流 DC 1.0 1.0 0 dB
正弦波 0.707 1.414 3.01 dB
全波整流 0.707 1.414 3.01 dB
半波整流 0.5 2.0 6.02 dB
三角波 0.577 1.732 4.77 dB
方波 1.0 1.0 0 dB
PWM (t1/T) √(t1/T) √(T/t1) 20log(T/t1) dB
QPSK 1 1 1.76 dB
8PSK / OQPSK 3.3 dB
π⁄4-DQPSK 3.0 dB
8VSB 6.5–8.1 dB
64QAM ≈0.577 ≈1.528 3.7 dB
∞-QAM 0.577 1.732 4.8 dB
OFDM 4–12 dB
WCDMA 10.6 dB
GMSK 1 1 0 dB
Gaussian 雜訊 σ ∞ dB
週期脈衝 0.707 1.414 3.01 dB

四、應用場景與測試關鍵

  • 說明哪些行業與應用情境特別依賴峰值因數
  • 每個產業的使用案例都會搭配「為何需要關注」的說明
  • 提出具體測試情境或風險問題,幫助小白了解真實世界的重要性
  • 提出具代表性的測試方法或應對建議

初學者說明:

峰值因數不只是數學公式,它與實際操作場域中的「風險」密切相關。無論是電力測試工程師、音訊處理人員、通訊晶片設計者,甚至是醫療技術人員,都需要關注訊號中那些「突然暴衝」的瞬間。這些峰值可能導致電力供應不穩、音質失真、放大器過熱、系統誤判,甚至在醫療設備中導致診斷錯誤。

以下,我們分別從不同產業出發,解釋為何他們特別需要分析「峰值因數」,並提出常見的測試情境與建議解法。


各應用場景解析:

1. 電力測試(Power & Energy Testing)

  • 問題描述:市電輸入或電池放電過程中,可能因突波(Surge)產生極短時間的大電流或高壓尖峰,超過設計範圍。
  • 風險影響:若電源模擬器無法正確再現這些波形,測試結果將無法驗證設備是否真正安全。
  • 建議解法:採用支援高峰值電流與瞬變模擬的電網模擬器(如 Infinipower RPS-5000 系列),並搭配 IEC 61000-4-11 等測試標準。

2. 音訊工程(Audio Engineering)

  • 問題描述:在錄音、混音或播放過程中,尖峰音訊(如鼓聲、爆破聲)若未妥善壓縮,容易導致擴大機「削波失真」。
  • 風險影響:削波會造成聽覺疲勞、音質降低,甚至損壞高音喇叭元件。
  • 建議解法:事先計算音訊片段的峰值因數,若超過設備容忍值則進行壓縮(compression)或使用 limiter。

3. 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

  • 問題描述:如 OFDM、64QAM 等調變技術具備高 PAPR,放大器必須同時支援高峰值與低均值輸出。
  • 風險影響:若 PAPR 太高會造成放大器效率低,發熱嚴重或進入非線性區,導致信號失真與傳輸品質劣化。
  • 建議解法:採用 Crest Factor Reduction(CFR)技術、設計高動態範圍的線性放大器,並使用訊號分析儀觀察輸出波形的真實反應。

4. 機械振動分析(Vibration Monitoring)

  • 問題描述:滾珠軸承在磨損或失效初期,會產生間歇性衝擊,透過加速度計量測可見訊號波形具極高峰值。
  • 風險影響:如果只看 RMS 值會誤判為正常,但實際上設備可能正處於早期損壞狀態。
  • 建議解法:針對振動波形使用峰值因數判斷衝擊特性,搭配機械健康預測模型作預測性維護(PdM)。

5. 醫療聲學(Medical Acoustic / Snoring Analysis)

  • 問題描述:在打鼾或呼吸睡眠檢測中,阻塞型打鼾會呈現峰值明顯的波形,而非均值增加。
  • 風險影響:若分析系統僅看平均能量,容易錯過重要呼吸異常事件。
  • 建議解法:將聲音訊號導入峰值因數分析,分離穩定型與阻塞型鼾聲,輔助診斷。

小結:

只要你面對的訊號有「變動」、「尖峰」、「突發」這類特性,峰值因數就是一個不容忽略的關鍵參數。從工業應用、音訊品質、通訊傳輸到醫療診斷,它都是「隱藏風險的放大鏡」。

在進行產品設計或品質驗證時,請務必把「Crest Factor」納入評估架構,而不是僅僅依賴 RMS 或平均功率。

  • 電力測試:分析交直流波形的短暫尖峰,確保設備不削波。
  • 音訊處理:高峰值音訊會導致削波與失真,壓縮動態範圍時需考量。
  • 通訊設計:無線電與數位調變系統需控制 PAPR,避免放大器非線性。
  • 振動分析:機械診斷中可透過峰值因數判斷衝擊性損耗,如滾珠軸承。
  • 睡眠醫學:鼾聲波形分析亦用到峰值因數,協助檢測阻塞型呼吸中止症。

五、CFR 削峰技術介紹(Crest Factor Reduction)

👉 段落導讀

  • 解釋為什麼高峰值因數(Crest Factor)是一種挑戰而非優勢
  • 詳細介紹五種主流的削峰方法,並說明它們的原理與應用場景
  • 探討資料導向(Data-driven)方法如何改善 5G、OFDM、EV 電力系統的削峰策略

初學者說明:

當一個系統的輸出或輸入信號具有高峰值因數時,會造成很多實際設計與測試的困難。例如:你設計的放大器最大輸出是 100W,但輸入信號偶爾會突然跳到 250W。你若照 RMS 設計,只會考慮平均 40~60W 的輸出功率。但一遇到尖峰,你的放大器可能馬上燒毀、產生削波、變形或輸出失真。這就是為什麼「Crest Factor 太高」會讓系統難以設計且浪費資源。

為了控制這類問題,「削峰技術」也被稱為 Crest Factor Reduction(CFR)。它的目標很簡單:在不嚴重扭曲信號品質的前提下,把尖峰降低,拉近 RMS 值與峰值之間的差距


主流的削峰方法介紹:

1. Peak Windowing(尖峰窗函式)

  • 原理:偵測到尖峰時,用一個平滑的窗函式(如 Kaiser、Hamming)把它削平。
  • 應用場景:適用於音訊訊號與低頻測試波形。
  • 優點:簡單、可即時處理。
  • 缺點:會產生邊緣失真,需搭配濾波器修復。

2. Peak Cancellation(峰值抵銷)

  • 原理:將尖峰區段產生一個「相反形狀」的訊號疊加,達到抵消目的。
  • 應用場景:RF 通訊調變波形,如 64QAM、OFDM。
  • 優點:峰值抑制效果佳。
  • 缺點:會增加旁波雜訊(adjacent channel power)

3. Tone Reservation(頻率預留法)

  • 原理:在訊號頻譜中預留部分空白頻道,必要時產生反向訊號抵銷尖峰。
  • 應用場景:OFDM、數位廣播(如 DVB-T)
  • 優點:不會干擾原始訊號資料。
  • 缺點:會犧牲頻譜效率。

4. Clipping + Filtering(剪裁與濾波)

  • 原理:直接硬性截斷超過某閾值的波形,然後用濾波器移除高頻雜訊。
  • 應用場景:測試訊號產生器、功率模擬器。
  • 優點:實作簡單快速。
  • 缺點:會產生非線性失真與干擾。

5. Data-driven CFR(資料導向削峰模型)

  • 原理:利用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模型,自動預測哪段波形會造成過高峰值,提前「智慧預調整」。
  • 應用場景:5G 基站、Wi-Fi 6/7、智慧電網、EV 快充通訊協定(如 ISO 15118)
  • 優點:能精準控制峰值與失真權衡,可依場景動態調整。
  • 缺點:需大量訓練資料與計算資源。

工程實務總結:

CFR 是任何面對尖峰訊號的系統都應設計考慮的機制。選擇最適合的 CFR 策略,關鍵取決於你的應用是否允許非線性失真、頻譜效率是否關鍵、是否有 AI 能力部署等。如果你正在設計的是 OFDM、EV 快充或醫療訊號處理器,那麼使用混合式 CFR(如 Data-driven + Windowing)可能會帶來最佳效果。

在使用電源模擬器或音訊測試系統時,請確保設備支援高 Crest Factor 且具備 CFR 模擬功能。例如 Infinipower 的 RPS-5000 系列,即具備高動態輸出、IEC 標準事件模擬與尖峰動態管理能力,適合進階 CFR 效果驗證使用。

六、測量工具與設計建議

👉 段落導讀

  • 說明為什麼知道訊號「有峰值」還不夠,你必須精確地「測出來」
  • 比較常用測試工具與其對 Crest Factor 測量的適用性
  • 推薦具 IEC 測試、瞬變記錄與波形疊加功能的設備選型建議

初學者說明:

在設計測試流程或進行產品驗證時,光是知道「Crest Factor 很重要」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準確測量出「峰值有多高、發生在哪裡、持續多久」。如果你用錯設備(例如低速示波器、無法擷取瞬變的數位多工表),那麼你可能根本抓不到危險的尖峰。

舉例來說,一個 EV 快充系統若在接觸時產生 400V 的瞬間尖峰,但你僅測得 RMS 電壓 200V,那你將錯誤判定這個系統安全無虞。


測試工具建議:

1. 示波器(Oscilloscope)

  • 用途:實時觀察波形尖峰與 RMS 值。
  • 功能要求:需具備 >1GS/s 的取樣率、具備記憶深度、支援多通道比對。
  • 推薦場景:音訊分析、訊號實驗室測試。

2. 頻譜分析儀(Spectrum Analyzer)

  • 用途:分析高頻訊號中產生的尖峰、雜訊或旁波。
  • 功能要求:需支援時間軸觸發、動態範圍 >100 dB。
  • 推薦場景:無線模組、數位通訊(5G、Wi-Fi)測試。

3. 功率品質分析儀(Power Quality Analyzer)

  • 用途:專門分析交流與直流系統的瞬間過壓、低壓、失真波形。
  • 功能要求:IEC 61000 相容、具備事件記錄器。
  • 推薦場景:EV 充電樁、UPS、儲能系統。

4. 波形產生器 + 電源模擬器(如 Infinipower RPS-5000)

  • 用途:提供高峰值模擬、IEC 測試事件再現、PLD(Power Line Disturbance)疊加測試。
  • 特色優勢:可支援高電流、高電壓、支援多模式(CV/CC/CP),支援高達 2.75 Crest Factor 設定與回饋控制。
  • 推薦場景:EV 測試、能源逆變器、EMC 測試實驗室。

工程小結:

Crest Factor 的測量與重建,決定了你能不能有效「預測與防範故障」。請記得:**用對儀器,比設計高安全係數還重要。**你能看得清楚,才有辦法修得正確。

若你正在設計一個與高電流、高尖峰負載相關的產品,請選擇具備:

  • 高頻即時波形捕捉
  • 高精度 Crest Factor 計算
  • 支援 IEC 61000-4-11 測試項目的模擬器
  • 可搭配自動測試報表與 SCPI 指令語言介接的測試平台

而這正是 Infinipower 為何提供全系列 Crest Factor 測試功能的原因。

  • 示波器與頻譜分析儀:檢測波形即時數據。
  • 功率品質分析儀:廣泛用於工業環境與 IEC 61000 認證。
  • Infinipower RPS-5000:支援高達 2.75 Crest Factor 並具 IEC 61000 測試模組與高電流應用模擬。

七、結語與行動呼籲(Conclusion & CTA)

👉 段落導讀

  • 統整整篇文章重點,強調 Crest Factor 與 PAPR 的實務重要性
  • 對不同應用者(工程師、研發人員、採購決策者)提出具體建議
  • 引導讀者採取行動,前往產品頁或聯繫專家諮詢

在本文中,我們從定義開始,一步步帶你認識什麼是「峰值因數(Crest Factor)」與「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並透過公式、應用案例、表格與測試建議,讓你清楚了解這些波形參數在電力電子、音訊、通訊、醫療、振動分析等領域中的實際價值。

若你是工程師,這些知識幫助你提升設計的安全係數與信號穩定性;

若你是採購或測試管理者,它讓你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測試設備與量測方法;

若你是研發主管,它將協助你優化產品測試流程,減少試錯與維修成本。

🌟 無論你的應用是 EV 快充、UPS 系統、儲能轉換器,或是高品質音訊與無線通訊,Crest Factor 都是你不能忽略的參數。

透過一套具備即時波形分析、CFR 支援、IEC 測試模擬的高性能設備,你可以更精準、更安全、更有彈性地模擬真實應用狀況。


🎯 行動建議(CTA):深入了解 Infinipower 的專業 Crest Factor 測試解決方案

Infinipower 英菲菱電源 — 用精準模擬,解決你面對的尖峰波形挑戰。


八、參考文獻(APA 格式)

  1. Wolf, R., et al. (2011). Mobile Lightweight Wireless Systems.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978-3-642-16643-3
  2. Texas Instruments. (n.d.). Op Amp Noi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30085331/http://www.ti.com/lit/an/slva043b/slva043b.pdf
  3. Analog Devices. (n.d.). Nois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https://www.analog.com/media/en/training-seminars/tutorials/MT-047.pdf
  4. Feher, K. (1987). Telecommunications Measurements, Analysis, and Instrumentation. Prentice-Hall.
  5. Gray, R., & Stockham, T. (n.d.). Noise in Digital Processing. Chapter 1.
  6. Tuttlebee, W. (n.d.). Crest Factor Reduction in OFDM/WiMAX. IEEE.
  7. WCDMA Forum. (n.d.). Carrier Crest Factor Study.
  8.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2023). QAM Modulation Standards.
  9. Zhuang, Y., et al. (2023). Machine Learning for PAPR Reduction. IEEE TWC.
  10. Chen, W., et al. (2020). Crest Factor Analysis of Snoring Patterns. Biomed Signal Proc.

返回頂端